总结广告投放要点和结案报告要点

根据在广告投放和写结案报告过程中的学习、实践进行总结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85 个回答

乔文心

在本次投放和结案的过程中,我承担团队统筹的角色,按时间规划协调素材组和投放组进行执行,从前期的调研洞察分析,组织团队的讨论,分工创意的执行,内容素材的优化,平台的操作流程、审核机制,数据的分析,项目的结案。在本次项目前,我的实践经历有内容创作和媒介客户执行,而这次项目将这两个串联起来,让我对整个媒介投放的流程有了大局、整体的认识。

具体的投放流程中,我也学到了短期项目投放起量需要注意的内容,比如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时间限制等,也期待未来可以尝试长期更加精细地投放。在数据方面,我们除了关注ROICPM等数据,也关注到素材的人群匹配情况,但由于项目时间较短,虽然复盘分析中可以得到一些需要优化的方向,但是没有进行及时的素材迭代。在结项时也了解到了客户在意的不一定是任务完成,比如两个优秀的小组超预算/没花完预算,而其实可能更关注转化,让我认识到去减少学生思维,有了更多的商业化的视野。可能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时间,在大家忙着各种事情之余可以一起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很荣幸能在大四之前有这次经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曹聪

通过本次万太医广告投放的项目,我不仅加深了对计算广告理论的理解,而且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在小组活动中,我主要负责了前期调研、剪辑广告视频的工作,并参与到数据分析汇总工作中。以下是我在广告投放和撰写结案报告过程中的学习与实践总结。

1.前期调研

在广告投放前,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了目标受众分析和投放计划。通过调研,我们确定了广告的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群体,主要是中年宝妈群体以及一二线南方城市,这为后续的广告创意和投放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调研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各种市场分析工具,搜集各种信息,以及如何从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

2.广告视频剪辑

在广告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我主要负责视频的精剪工作。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经验,我学会了如何将创意转化为视觉语言,以及如何通过剪辑技巧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例如短视频的黄金三秒法则,当下流行的混剪广告如何操作,并运用了以前学习到的ai生图生视频技巧制作广告视频,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广告视频不仅需要有创意的内容,还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以及有精准的剪辑和后期制作来提升其整体效果。

3.数据分析汇总

在广告投放后,我也参与进了数据分析汇总工作。我们小组前期投放效果不太理想,在调整预算、人群、时间等选项后终于获得了转化。通过本次对广告投放数据的分析,我学会了如何评估广告的效果,包括点击率、转化率、ROI等关键指标,并根据这些反馈分析进行投放策略调整。这一过程让我认识到数据分析在广告投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广告的表现,还为未来的广告策略提供了指导。

4.结论

通过本次结课作业,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加深了对广告学理论的理解,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我们小组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如何制作吸引人的广告视频、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并撰写专业的结案报告,在团队协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对我来说,本次计算广告学的小组作业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让我在理论上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技能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程梅子

本次万太医消食通便穴位贴的广告投放项目,通过三轮阶段性实践,系统验证了精准营销与动态优化的核心价值。项目总消耗1099.59元,实现曝光量7366次、点击量392次,直接成交20单,成交金额1710.6元,整体支付ROI达1.56。首轮投放以ROI 2.49验证高效转化模型,二三轮虽面临成本上升挑战,仍通过策略调整维持业务增长,反映出投放韧性与持续优化的重要性。

投放策略的核心洞察体现为三点:其一,深度用户需求分析是创意基石。锁定"关注儿童脾胃健康的宝妈"群体后,围绕"症状-根源-解决方案"逻辑设计内容,直击"孩子光吃不长肉""大便干硬如羊粪蛋"等具象痛点,结合中医理论建立信任。其二,创意素材需兼顾专业性与情感共鸣。通过"西医人设背书+高知妈妈经验分享+中医专业解读"差异化人设矩阵,辅以情景剧和知识科普形式,在抖音兴趣电商生态中实现医疗专业性与内容故事性的平衡。其三,投放节奏需动态适配目标。控成本阶段采用"集中流量→拓宽定向→实时增减"策略,首轮以精准定向实现6.96%点击转化率;放量阶段转向"分层测试→数据决策→快速止损",发现高知妈妈素材虽点击率达9.0%但初期转化低迷,经拆解发现系统将其误推给价格敏感用户,及时调整时段溢价与人群匹配后ROI提升至3.0。

关键教训揭示优化方向:一是避免过度干预算法学习。频繁增删素材(如6天内修改计划7次)干扰系统模型沉淀,后期需保持策略稳定性;二是优惠券发放逻辑需精细化。数据显示女西医素材在晚8-10点因系统发放49元高额优惠券吸引价格敏感用户,而高知妈妈素材全时段适配性更强,未来应分素材设定差异化优惠策略;三是人群画像应用不足。数据表明31-40岁群体转化率高达11.56%,但未针对性设计内容节奏,后续需结合中老年用户偏好放慢视频语速。

结案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数据-归因-行动"闭环。通过拆解高点击低转化素材(如养生博主视频点击率5%但零转化),从用户路径、信任背书、优惠力度三维归因;对比性别与年龄数据(女性用户贡献87%成交额),明确主力客群特征;更通过优惠券发放时间与金额的关联分析(如夜间订单优惠强度提升30%),揭示系统推荐机制与用户行为的隐藏规律。这些发现催生了后续优化方向:批量生成差异化素材对抗创意疲劳,结合节日热点制作节点专属内容,实施"前期放宽定向-后期精准收缩"的长周期测试模型。

本次实践深刻印证:高效广告投放是数据理性与创意感性的动态平衡。既要信任算法学习能力,避免"计划焦虑性修改";也需坚守用户洞察本源,将"大便干硬像羊粪蛋"等真实痛点转化为情感共鸣点。团队在跨职能协作中(策划/拍摄/投放组任务完成率100%)同步提升策略全局观与实操敏捷性,为"低成本高转化"目标提供了可复用的方法论框架——即以数据为罗盘,以创意为引擎,在系统逻辑与人性需求间寻找最优解。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谢以升

        在参与抖音千川肠胃贴产品投放实践的过程中,从广告投放、数据监控到脚本撰写与素材过审,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对电商广告运营有了系统性的认知和深入的实践经验。首先来说广告投放的实际操作是我们之前未曾接触过操作过的领域,所以要对计算广告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了解千川平台的操作以及投流视频推广的机制。

  1. 在万太医小儿肠胃贴产品的抖音千川投放工作中,广告投放的第一步便是明确产品定位与目标受众。该产品主打的核心卖点就是小孩脾胃虚弱,具体的表现有睡不踏实,消化不良,便秘拉羊粪蛋,有口臭等等,其使用场景是非常具体明确的。由于是医药类产品,在推广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广告法中医疗相关的法条和平台审核规定,规避疗效保证、买赠类语言,抢购热销等怂恿词汇和中草药等医疗相关内容,着重强调其对应的症状。对应群体在计划刚运行时不宜太细,刚开始就将群体定位的较窄有可能会导致量跑不起来。应先高于平均出价提量,再根据数据反馈修改计划或单独列新计划。
  2. 数据监控是评估广告投放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此次实践中,我重点关注了曝光量、点击率、转化率和ROI等核心指标。在计划前期应着重关注曝光,因为在量很小的时候ROI的可参考性不大。根据每天的数据汇报,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决策
  3. 脚本撰写,主要是如何在视频开头吸引用户,并一步步介绍产品的应用场景,最终引出自己的产品。开头的黄金三部曲一定要写好,如果开头不能留存用户则后边内容基本无效。在写脚本时要格外注重审核敏感问题,反复推敲修改词汇,避免出现敏感词。在结尾时应给出购买激励,促进转化
  4. 素材筛选。在素材制作完成进入投放后,要看哪一条素材跑量跑的好,对素材进行拆解和分析,并重新剪辑和改造原有素材,使新素材更为优化,能够带来更高的转化率。同时,交叉剪辑也可让系统认为素材较为丰富,避免限制流量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本次练习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在练习时要时刻保持对市场和平台规则的敏锐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变化。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李彦瑾

本学期的计算广告学课程以万太医小儿肠胃贴的广告投放实操结课。我所在的小组三轮投放总曝光量达7,347次,点击量392次,整体点击率5.34%,直接成交订单21单,成交金额1,710.6元,整体支付ROI 1.14。首轮投放效果最优(ROI 2.49),二、三轮投放虽成本增加但维持了转化韧性。该实操过程中,存在的亮点有:精准的用户痛点挖掘、创意人设的差异化以及数据驱动的投放策略。脾胃虚弱到具体症状(如排便不畅),我们找准产品的核心使用场景,结合权威背书(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等)和前后效果对比,让广告内容直击消费者需求。围绕洞察,我们进行了脚本创作,多角色设定(女西医、男中医、高知宝妈、养生博主等不同形象)覆盖不同用户信任偏好。实际转化检验上述创意,根据投放所产生的实时数据,我们快速识别出高ROI素材(如女西医视频)和低效素材(男中医视频),及时进行预算和定向的动态调整。过程中我持续思考,发现投放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数据指导决策,创意驱动情感,节奏决定成败。

结案报告现场,各小组展现了从市场分析到创意落地、定向投放再到数据优化的完整链路。前期靠策略(TA洞察、竞品对标),中期靠执行(动态调优),后期靠复盘(数据反哺策略)——这是各小组通过本学期课程学习形成的广告投放方法论的共识,这种共识也指向了计算广告的行业现状和从业要点。其中最后一组令我印象深刻。出色的数据背后,是他们对定向格外精准的把控。5.20-5.21第一轮标准推广,时段设置为10:00-14:0019:00-23:006.5-6.6第二轮全域推广,尝试暂停低效时段17:00-20:00,投放当日4:00ROI即高达43.336.8-6.10第三轮投放,通过数据识别高转化时段(如凌晨4:00、早上6:00),并暂停低效时段(如下午15:00-18:00),实现ROI最大化,其结果是,6.910:00)单笔订单成本仅2.59元,ROI高达37.8。用心优化时段等细节参数,体现了严谨和数据敏感,展示出很强的专业性。广告投放的核心目标是低成本、高转化。在这门课之前,我已经在一家国际4a的媒介岗实习过三个月,服务全球领先的美妆集团。我所负责的工作刚好包含了Campaign初始的投放策略制定、Campaign中的by day执行和Campaign末尾的投放后表现评估,涉及美妆护肤行业竞品媒介分析、跨行业媒介采买案例研究、各平台用户及产品消费者洞察、素材审核、日常媒介点位采买、数据监测与KOL筛选等工作,mentor讲,广告投放成功的核心是对目标群体的正确把控。无论是仔细研究平台用户分布与规模、渗透率、TGI等上一季度得到的既有数据,还是密切关注CPM、覆盖率、曝光量、CTRCPC、落地页转化率、CPAROIGMV、完播率、3秒播放量等每日回传的品牌曝光、引流获客和销售转化数据,本质上都是我们从业者隔着屏幕,通过真实的数字痕迹,认识消费者。认识她们的生活场景、产品需求、作息、价格预期、触媒习惯、审美品位。认识越到位,定向就越精准。越精准的TA,越能降低CPM、提升ROI。这句话的含金量持续提升,与本学期计算广告学几位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在完成实操作业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相互印证。

短短几年,国内营销的玩法就发生了剧变,品牌方一个Big Story一条Branding TVC抢市场的时代早已结束。为了确保创意带来实际转化、预算不被浪费“50%”,现如今,绝大多数中小品牌的营销动作几乎只是为电商团队做导流,Marketing的行业做法也逐渐接近于数智化的Selling,越发看中社交媒体沟通渠道建设和KOLKOC批量带货。面对这种剧变,追求在工作中体现主体性于是选择了广告学专业的我,起初并不习惯。计算广告学课程则打开了另一扇门,让我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创造可以展现个人风格,判断亦是基于独特的思维火花。投放有无数种方案,效益也各不相同,人与数据打交道,形成正确的判断,进而生成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是一件有挑战、有探索空间的事情。

请先 登录 后评论